龙岩市农科所信息网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分类学科 >> 果蔬杂粮 >> 内容

甘薯小象虫发生调查及防治技术探讨

时间:2021-3-19 9:23:37 点击:

    甘薯小象虫是福建沿海甘薯产区的最主要害虫,一般损失10%~20%,严重区域损失20%~50%,甚至绝收。前人先后报道了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办法,但生产上要科学控制甘薯小象虫的为害,有必要对其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进行进一步探讨。笔者通过对甘薯小象虫发生与为害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,并进行药剂防治筛选试验,提出实用性较强的办法,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。

  1 材料与方法

  1.1 甘薯小象虫发生规律田间调查

  于2005~2006年在翔安区新店镇宵垅村甘薯产区设立诱集点,进行周年诱集,每隔5d调查诱虫量。

  1.2 不同类型田甘薯小象虫危害程度调查

  于2006年在甘薯小象虫发生区调查不同类型田甘薯小象虫发生量及受害率。

  1.3 不同灌溉方式对甘薯小象虫的影响试验

  于2006年晚季在翔安区灌溉站,选用正常灌溉、中后期各减少1次灌溉、后期减少1次灌溉、从不灌溉共4种处理,探讨灌溉对甘薯小象虫发生的影响。

  1.4 药剂筛选试验

  于2006年在甘薯小象虫主要发生期进行3种药剂防治甘薯小象虫的筛选试验,分别为40%乐斯本乳油200ml(667m2用量,下同)、5%好年冬颗粒剂2kg、45%马拉硫磷乳油250ml,每667m2对水1100kg,从薯茎处进行浇灌2次,第1次浇灌于10月12日进行;第2次浇灌于10月27日进行。

  2 结果与分析

  2.1 甘薯小象虫发生规律

  甘薯小象虫在厦门地区周年均可发生,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,从2005~2006年周年监测的结果看:1年有2个明显的成虫发生高峰期,为4~5月和9~11月,其中以9~11月发生量为最大。

  2.2 不同类型田甘薯小象虫危害程度调查

  据2006年系统调查,甘薯小象虫在不同类型田中对甘薯的危害有较大差异,在早、晚薯中均表现十分显著。早薯薯块被害率:水田为3.3%~66.7%,平均7.6%;旱地为3.3%~56.8%,平均13.6%;农改田为10.0%~60.0%,平均17.6%。水田早薯平均薯块被害率比旱地低44.1%,比农改田低56.8%;晚薯薯块被害率:水田为3.3%~26.7%,平均11.6%;旱地为3.3%~43.3%,平均18.9%; 农改田为3.3%~30.0%, 平均17.6%。水田晚薯平均薯块被害率比旱地低38.6%,比农改田低34.1%。调查结果表明:甘薯小象虫在旱作田发生重于其他类型田。

  2.3 不同灌溉方式对甘薯小象虫的影响

  从试验结果可看出:正常灌溉的臭薯率为2.7%~5.8%,平均3.9%;后期少灌溉1次的臭薯率为6.6%~9.1%,平均8.0%;中后期各少灌溉1次的臭薯率为12.0%~16.4%, 平均为14.2%;而从不灌溉的臭薯率为44.4%~57.5%,平均48.8%。正常灌溉的甘薯小象虫危害轻,臭薯率只有3.9%,而后期少灌溉1次的臭薯率增加了51.3%,中后期各少灌溉1次的臭薯率增加72.5%;完全不灌溉的臭薯率增加92.0%。

  2.4 药剂筛选试验结果

  试验结果表明:每667m2 使用40%乐斯本乳油200ml的防效为82.8%,每667m2 使用5%好年冬颗粒剂2kg的防效为67.1%,每667m2使用45%马拉硫磷乳油250ml的防效为41.4%。第1种处理防治甘薯小象虫的防效较好,好薯率达80%以上。45%马拉硫磷250ml和15%好年冬颗粒剂2kg防治效果略差。

  3 讨论

  甘薯小象虫在厦门地区周年均可发生,1年有2个明显的成虫发生高峰期,为4~5月和9~11月,其中9~11月发生量最大,因此,可确定9~11月为最佳防治适期;不同类型田甘薯小象虫危害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,甘薯小象虫在旱作区发生较重;灌溉试验结果表明,灌溉既能提高甘薯产量,同时又可有效地控制小象虫危害;在无法改善灌溉条件下,可使用乐斯本进行浇灌,并连续2次(相隔15d),可有效控制甘薯小象虫危害。

作者:彭建立 郑秀芳 陈荣空 陈冬木 (厦门市同安区植保植检站) 来源:《福建农业科技》
  • 龙岩市农科所信息网手机版入口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联系信箱:lynks62@163.com 科管科:0597-5383108 办公室:0597-5383125 闽ICP备16020907号-1